华中投资在线-财经创投理财门户网站

中国央行2019年2月份金融数据解读

央行网站时间:2019-03-16 13:07    来源:财富聚焦财经(www.caifujj.com)

三、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三项表外融资降幅显著收窄

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17亿元,与去年四季度月均减少2092亿元相比,今年表外融资情况明显好转。其中委托贷款仅减少1208亿元,与去年四季度月均减少1490亿元相比,降幅明显收窄;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由减转增,前两个月分别增加308亿元、683亿元。

表外融资情况有所好转,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货币政策加强前瞻性的预调微调,与金融监管政策也加强了协调配合。二是金融机构逐步适应资管新规要求,持有表外资产正在出清。三是表外融资集中到期规模逐步减少,合规的表外融资业务保持正常增长。

总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降幅将趋于平稳,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四、剔除季节性因素后,票据正常增长

银行承兑汇票包括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将票据在到期日之前卖给银行,也就是所谓的贴现。票据贴现后就成了银行表内的贷款,即为票据融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的表外融资,体现了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支持。

今年1月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增加了8946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2月份,这一情况逆转,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下降1408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1695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103亿元。

1月份无论是票据融资,还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均大幅增长,有其特定原因。一是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企业用票积极性提高。二是临近春节,企业间结算多,季节性因素推高了票据增长。三是贷款额度相对宽松,一些银行加大了票据的营销力度。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套利情况。

2月份票据业务量快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季节性因素。2月份正值春节假期,工作日短,企业结算需求少些,开票需求自然也少些,同时也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传统“小月”。另外1月份对银行承兑汇票增长的诸多推动作用也在减弱。

因此,不宜以单月数据看待票据业务情况。1-2月累计,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增长7538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6855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3亿元。整体看,今年票据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加强了的。

相对其他融资方式,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强,融资成本也相对低,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受益较多,无论是票据融资还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增长,金融管理部门鼓励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发展,同时也不会容忍票据融资套利情况。未来还需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标签:
相关阅读